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部分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智教新媒尊重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2、如果您的文章希望被智教新媒报道,请发邮件到 service@iedumedia.com公邮,会有专人在1-2个工作日回复您。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实验室的成功获批不仅彰显和巩固了中国人民大学在人工智能学科领域的领先优势,也是苏州人工智能学院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朱信凯,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代表双方签署《苏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大学深化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通过创办新型学院、创建人才集聚高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立开放交流平台,共同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示范高地,携手将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事业发展的新增长极、新引擎、新战略支点,全力服务苏州工业园区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面助力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当好排头兵。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将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技术应用与赋能区域经济,与注重理论创新与人文交叉的中关村校区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在建设定位、学科发展、科研方向和区域服务上形成错位发展格局,以“产品牵引、服务牵引、贡献牵引”为原则,以重大原始创新为目标,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新兴学科、智慧治理交叉学科,努力构建政府、产业、学术、研究和应用一体化的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实验室揭牌。
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具有坚实的合作基础,自2003年首次签署合作协议以来,从合作建设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到成立苏州校区,建设中法学院、丝路学院,取得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合作成果。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先后在苏州校区成立智慧治理学院、苏州人工智能学院,设立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苏州数字经济研究中心、苏州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苏州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重点实验室等跨学科科研机构和平台,大力加强苏州校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全面优化苏州校区治理体系。当前,苏州校区正在发展成为拥有本硕博完整培养体系、新文科新工科融合发展、集聚中外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2019年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学院,以响应国家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号召,通过发展人工智能和前沿交叉学科进一步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该学院由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校友张磊捐资支持,是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学院,承担人工智能学科的规划与建设,开展本学科和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推动人工智能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前沿产业创新实践应用为使命,将作为人大建设“精干的理工科”的重要一环。
2019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Gaoling 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成立大会举行。
关注智教新媒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