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IASF | 根技术筑基,龙芯中科驱动工业智能化自主未来
作者:iedumedia 浏览:986次 发布于:2025-07-24
会议期间,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安利接受了智教新媒、中国仪器仪表、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等媒体联合采访,深入阐述了公司在工业自动化与智能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布局与发展愿景,强调自主“根技术”对工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7月17日,第二十一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期间,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安利接受了智教新媒、中国仪器仪表、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等媒体联合采访,深入阐述了公司在工业自动化与智能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布局与发展愿景,强调自主“根技术”对工业长远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

1.png

智教新媒记者森巴特·特列克采访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安利

自主“根技术”,破解发展桎梏,奠定融合基石

杜安利指出,龙芯技术与产品的核心亮点在于实现了CPU指令系统这一信息产业“根技术”的自主创新。不同于依赖X86或ARM指令系统的国际巨头,龙芯的自主指令系统为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根本性保障。在工业自动化与智能装备领域,自主“根技术”具有三重战略价值:一是彻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困境;二是保障了技术的可持续迭代升级;三是解决了工业物联网(IoT)深度融合的底层难题。杜安利强调,过去工业现场设备普遍采用国外CPU、操作系统及工具链,导致蕴含核心价值的OT数据难以被充分获取和利用。采用国产自主CPU则天然解决了OT数据的获取问题,为IT与OT的真正融合、实现工业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为构建新型工控系统注入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撑我国工业的自主发展。

 AI赋能工业:自主技术底座、算法工艺与安全通信并进

面对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加速转型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趋势,杜安利认为驱动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体系包含三大支柱:首先是底层的自主算力资源,涵盖CPU、GPU及工业操作系统;其次是算法与工艺知识,这是AI技术的核心应用层,需结合行业数据特性构建模型,为具体场景提供智能化手段;第三是通信与密码学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流通与价值释放。对于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杜安利提出明确路径:优先选用自主CPU芯片与操作系统,构建安全可控的算力基础;自主研发适应行业需求的数据模型与算法;并利用国产密码技术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驾护航。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实现这三大技术支柱的高效协同与融合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优化解决。

自主芯筑基,行稳致远引领智能装备未来

从芯片视角审视工业自动化发展,杜安利强调“行稳致远”是核心。所谓“稳”,关键在于技术自主——依赖存在供应链风险的芯片和软件开发工业设备将无法保障产业稳定;所谓“远”,则必须实现工业生态的全面自主,构建从芯片、操作系统到各类工业软件的完整中国工业生态体系。智能装备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核心基石,其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根本上取决于以CPU为代表的“大脑”是否自主可控。龙芯中科作为自主CPU的引领者与生态构建者,致力于从芯片底层出发,携手产业伙伴,在能源、交通、先进制造、无人装备及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深化国产芯片应用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智能装备产业迈向自主创新的广阔未来。

本次研讨会汇聚产学研用多方力量,共同探讨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前沿议题。龙芯中科展示的自主创新成果与清晰发展路径,为我国工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技术支撑与生态发展思路。

 


版权说明:
1、本文是智教新媒原创文章,转载此文章请注明出处(智教新媒)及本文链接。
2、如果您的文章希望被智教新媒报道,请发邮件到 service@iedumedia.com公邮,会有专人在1-2个工作日回复您。

关注智教新媒公众号